-
热搜指数
-
2025年1月18日起,可食用动物肠衣…
-
不允许还有人不了解--食品行业危害…
-
企业信用修复范围有哪些
-
一文读懂:从源头撤销实现企业信用…
-
对于那些用知识产权实缴的老板来讲…
-
如何用专利权变现成千万,公司的注…
-
知识产权评估报告有效期是多久?
-
企业必看!知识产权实缴终极指南-…
-
带你了解——FSC森林认证
-
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小微企业质量…
-
企业信用修复——你知道企查查、爱…
-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违规…
-
什么是企业信用修复?为何如此重要…
-
标准创新型企业的申报条件与介绍
-
科技型中小评价对小微企业有好处
-
如何准备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服务行业适合做哪些体系认证
-
食品添加剂检测
-
低GI食品认证介绍
-
公司信用修复需要什么条件?
-
信用修复申请书打不开什么原因?
-
企业信用修复的重要性与免费咨询服…
-
信用修复流程概述
-
企业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条…
-
农药残留检测
-
水果罐头检测标准
-
土壤检测肥沃的方法
-
做好保健品检测,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意…
-
-
在线留言
-
认证服务交流群
欢迎新老客户以及ISO认证领域的同仁加群,交流对接,共同发展!
ISO认证交流群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申请加群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违规行为
时间:2024-12-17 08:00:25 次浏览 行业动态 选择阅读字号:【大 中 小】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认证违法案件6049件。同时,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双随机、一公开”等共计检查认证机构153家,其中,发现虚假认证机构12家,较严重问题机构16家,存在一般问题机构28家,均已依法进行处理;在认证审核人员专项检查中,已对181人进行处置,其中,撤销153人、暂停28人注册资格。这些措施都有力维护了质量认证行业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注意
近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佟波介绍说,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质量认证行业执法工作,采取两项举措严厉打击虚假认证、违规认证等认证违法行为。一方面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行为,统筹行政监管执法力量,严厉打击虚假认证、减少遗漏认证程序,未经CCC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等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健全打击治理虚假认证长效机制,依法查处并曝光一批虚假认证等严重违法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形成震慑效应。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认证执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及《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积极推动认证领域规范化执法,统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执法尺度,严格执法程序,坚决防止“以罚代管”。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结合辖区内认证活动特点,坚持惩教结合、宽严相济,强化跟踪指导,帮助企业合规经营,促进质量认证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行动方案》提出围绕质量认证行业全链条、全要素,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多元共治长效机制,对此,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姚雷表示,质量认证公信力是指社会各方对质量认证活动及其认证结果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的信任程度,是质量认证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公信力是质量认证的立足点和生命线,离开了公信力质量认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多元共治长效机制要围绕质量认证过程全链条和全要素下功夫。
在认证监管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修订认证认可条例,进一步夯实监管制度基础。强化认证准入和规则备案管理,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适当提高认证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系统推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
在认证机构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证机构执业规范性和认证结果有效性,压实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引导认证机构发挥信用赋能、质量赋能作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满足市场“盲选”“智选”需求。引导认证机构树立品牌意识,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经营,以质取胜,打造市场美誉度高的品牌机构。
在认证人员方面,加强认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育选管用”人员管理机制,加快培养重点产业、高新领域认证紧缺人才,有效解决认证人员数量缺口和能力短板。推动认证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完善认证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持续加强对认证审核人员专项检查。
在认证结果采信方面,加快健全政府、行业及社会各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鼓励认证制度设计、实施和认证结果采信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扩大认证采信范围。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出新型认证制度,并推动在政府采购、行政监管、社会治理、市场采购、行业管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